欢迎访问中国—东盟矿业展!   账号:    密码:  
您是第54214位访问者!     English | 设为首页

Slide background
展会信息
联系方式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86-10-84967955
参展联系:许先生 18911263138(微信同步)
邮箱:18911263138@163.com
参观联系:张女士 13601802178(微信同步)
电话:+86-21-68788226
网址:www.camining-expo.com

 

新闻中心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全球矿产资源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专家如何解读?
 
 

在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下,矿产资源的供需状况变得愈发错综复杂。近日,在202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框架下,中国矿业联合会精心策划了一场关于全球矿产资源形势的专题论坛。该论坛汇聚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行业权威专家的智慧,共同剖析全球矿产资源的当前状况、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矿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国家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矿业被赋予了更加繁重的使命。作为我国矿业关键支柱的煤炭、石油、钢铁以及有色金属等行业,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矿产资源办公室处长张楠在论坛上指出,当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呈现出多方面特点。国内有色金属资源相对丰富且种类齐全,同时共伴生矿床多,利用价值高。然而,也存在大矿少、地采多、老矿多、埋藏深等问题,导致开发强度大、后续资源接替不足,资源禀赋逐年下降。此外,矿山产量增长缓慢,而境外权益资源已成为重要供应来源。

张楠进一步介绍,我国大型矿山占比仅为5%,而小型矿山占比高达81%。地下开采矿山占比也达到81%,露天和露采联合占比仅为19%。同时,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储采比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近10年来,主要有色金属矿的采矿权数量下降了32%。

从供需角度看,国内资源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供给存在较大问题。同时,海外进口国别来源较为单一,资源控制能力和话语权不强。张楠表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勘查投入不足、资源保障不足、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来源单一以及运输通道单一等多重挑战。

煤炭行业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协调部主任铁旭初指出,尽管中国煤炭供应总体有保障,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安全环保压力大。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队伍瓶颈凸显等问题也亟待解决。此外,煤炭消费持续稳定但增长乏力,煤炭市场价格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际煤炭市场话语权也有待增强。

油气行业也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总工程师瞿辉表示,油气行业当前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油气保供的长期挑战;二是“双碳”目标任务对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的迫切要求。尽管我国铁矿石储量全球排名第四,年产原矿10亿吨,但多为地下开采且开采难度高、品位较低。因此,提升铁矿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也是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钢铁行业同样面临不小的挑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矿石原料部主任戚斌在论坛上指出,尽管国内矿山投资和铁矿石生产均呈现出显著增长,但下游行业需求的减弱导致钢铁生产强度有所下滑,进而影响了铁矿石价格的波动。

在当前的形势下,推进矿业的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矿产资源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确保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关键时刻的稳定供应,成为矿产资源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张楠强调,中国作为全球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引领者,在生产、消费和贸易方面均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展望未来,尽管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激发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但需求的重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重心有望逐步转向海外,而再生资源的利用则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张楠进一步指出,矿业行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因此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来增加资源勘查的投入,从而确保资源接替和安全。同时,国际科技合作在推动矿业发展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加强战略性矿产供应风险与产业链一体化的研究,推动循环利用,对于提升产业链的供应韧性和安全水平至关重要。

铁旭初则探讨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的进展与困境。他认为,在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加快煤炭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生产,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提升煤炭全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油气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瞿辉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持续推动油气科技创新,激发产业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其次,完善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体制机制,促进能源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推进新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和供应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油气能源的转型升级也是重要方向。



2025中国—东盟矿业展览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